胃凸不只是胖!中醫解析真正原因
你是不是明明四肢不胖,上腹部卻像掛著游泳圈?吃飽後總覺得胃卡卡、悶痛想吐?這種「假胖真脹氣」的胃凸問題,中醫師說關鍵在「氣血循環」與「腸胃節奏」!
胃凸自我檢測3要點
- 視覺檢查:站立時劍突到肚臍間明顯突出,按壓時沒有硬塊但感覺氣體流竄
- 時間特性:飯後1-2小時最明顯,空腹時會改善
- 伴隨症狀:打嗝放屁後舒緩,可能伴隨胃食道逆流或便祕
💡醫師提醒:若按壓劇烈疼痛或摸到固定硬塊,要立即就醫檢查!
4大壞習慣讓你「胃凸起」
1. 吃到飽愛好者
胃部就像伸縮袋,長期過度撐大會讓肌肉彈性疲乏。更糟的是,當胃裡塞滿食物,消化酵素會被稀釋,產生更多發酵氣體。
2. 沙發馬鈴薯
蜷縮在沙發會壓縮腹腔空間,研究顯示久坐會讓腸道蠕動速度降低40%!就像把水管折起來,氣體自然往上堆積。
3. 壓力罐頭族
中醫說的「肝氣犯胃」就是情緒影響消化!壓力大會讓交感神經過度活躍,抑制腸胃的節律性收縮。
4. 冰飲不離手
冰冷的飲料會讓胃部血管收縮,就像把消化酵素「凍住」,食物停滯時間越久,產氣量越多。
中醫3階段調理法
🍵 飲食調整
- 黃金進食時間:早餐7-9點(胃經當令)、午餐11-13點(心經當令)
- 消脹氣茶飲:陳皮3g + 炒麥芽5g + 生薑2片,500cc熱水悶泡
- 按摩食療法:飯前順時針按摩肚臍36下,幫助啟動消化機能
🧘 運動處方
-
骨盆鐘擺(改善腹腔空間)
- 站姿雙腳與肩同寬
- 想像骨盆像時鐘指針,緩慢畫圓10次
- 特別適合久坐上班族
-
八段錦單舉(調理脾胃)
- 左右手交替上托下壓
- 配合深層腹式呼吸
- 比快走更能刺激帶脈循環
-
橋式蠕動(活化腸道)
- 平躺屈膝做橋式
- 保持姿勢用腹部帶動脊椎逐節抬起
- 每天5次改善橫結腸下垂
💆 經絡保養
- 足三里:膝蓋外側凹陷下3寸,按壓有酸脹感
- 內關穴:手腕橫紋中線上2寸,改善脹氣想吐
- 章門穴:側腹部第11肋游離端,疏肝理氣要穴
⚠️注意:穴道按摩要定點深壓+順時針揉按,每個穴位操作2-3分鐘
生活細節關鍵調整
- 進食後黃金30分鐘:保持站立微後仰姿勢,用重力幫助胃排空
- 睡眠姿勢:右側臥能讓胃部自然下垂,減少夜間胃酸逆流
- 衣物選擇:避免高腰緊身褲,改穿中腰寬鬆款式減少壓迫
胃凸類型辨證表格
類型 | 特徵 | 適合茶飲 | 禁忌 |
---|---|---|---|
氣滯型 | 壓力大時症狀加劇 | 玫瑰花+陳皮 | 糯米類食物 |
痰濕型 | 舌苔厚膩伴隨水腫 | 荷葉+山楂 | 冰品甜食 |
虛寒型 | 手腳冰冷喜按壓 | 桂圓+生薑 | 生菜沙拉 |
食積型 | 口臭便祕 | 決明子+炒麥芽 | 油炸燒烤 |
醫師特別提醒
若調整2週未改善,可能是胃輕癱或內臟下垂問題!建議搭配:
- 腹部超音波檢查臟器位置
- 胃排空檢查確認蠕動功能
- 中醫埋線療法加強筋膜支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