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
食安危機連環爆!藏壽司10日3分店疑食物中毒 稽查4大關鍵曝光

壽司名店陷食安風暴!全台稽查行動啟動

藏壽司最近真的「藏」不住食安問題!從3月底到現在,光是淡水站前店新莊宏匯店新店威秀裕隆店這3家分店,就接到11起吃完壽司後上吐下瀉的案例。最誇張的是淡水和新莊分店,一年內被檢舉兩次,衛生局直接祭出停業處分!

全台55家分店重點稽查!這4大項目最關鍵

食藥署12日起要動員全台衛生局,針對藏壽司全台分店展開地毯式檢查,重點鎖定:

  1. 員工健康管理

    • 確認有無員工帶病上班(尤其可能傳播諾羅病毒)
    • 檢查員工就醫紀錄與休假制度
    • 追蹤員工如廁後、烹調前洗手習慣
  2. 食材保存把關

    • 冷凍庫溫度是否達標(-18°C以下)
    • 檢查「先進先出」標籤是否落實
    • 隨機抽驗海鮮解凍程序
    • 查核過期食材報廢流程
  3. 環境清潔消毒

    • 壽司輸送帶消毒頻率(每小時至少1次)
    • 檢查壽司盤破損狀況(易藏汙納垢)
    • 油炸機殘油更換紀錄
    • 冷凍庫除霜週期(結霜超過0.5cm需處理)
  4. 標準作業流程

    • 生熟食刀具分開使用
    • 壽司米保溫時間控管(超過4小時需報廢)
    • 芥末包裝拆封後保存方式
    • 抹布分類與消毒程序

生魚片安全自保術!肉眼判斷2大訣竅

雖然檢驗結果還沒出爐,但專家提醒吃壽司要特別注意: ▶ 紅肉魚類(鮭魚/鮪魚)

  • 新鮮:表面有光澤、肉質緊實
  • 變質:顏色暗沉呈咖啡色、按壓無彈性

▶ 白肉魚類(鯛魚/比目魚)

  • 新鮮:呈現半透明感、紋路清晰
  • 變質:肉質鬆散、出現黏液層

食藥署特別提醒:
⚠️ 鯖魚、秋刀魚等青皮魚類最容易產生組織胺
⚠️ 生魚片表面若出現彩虹光可能是細菌孳生
⚠️ 線蟲寄生問題可觀察魚肉有無白色條狀物

歷史缺失大盤點!這些分店早出過包

翻開過去稽查紀錄,藏壽司分店問題真的不少: 分店名稱 違規事項
淡水站前店 冷凍庫結霜3公分、壽司盤缺角
新莊宏匯店 排油煙機積油垢2mm、烘碗機裂縫
新店威秀裕隆店 油炸機濾網卡陳年油渣、層架發霉
中和橋和店 壽司米保溫桶溫度不足、刀具生鏽

專家建議:3要點自保

  1. 避免點用室溫放置超過30分鐘的壽司
  2. 觀察師傅手套更換頻率(每小時至少1次)
  3. 用餐後保留發票與剩食(必要時送驗)

目前全案已進入實驗室檢驗階段,最快下週二會有初步結果。食藥署強調,若確認違規將依《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》開罰6萬至2億元,最嚴重可能要求全品牌停業整改

分類:飲食營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