嬰幼兒發燒抽搐別慌!醫師教你關鍵判斷法
最近台灣疫情升溫,很多家長最擔心的就是「小孩確診發燒抽筋怎麼辦?」。其實不只新冠肺炎,5歲以下幼童只要發高燒,都可能出現全身抽搐的狀況。小兒科醫師特別提醒,要分清楚「熱痙攣」和「病毒性腦炎」這兩種狀況,處理方式大不同!
熱痙攣 vs 腦炎抽搐 3大差異比一比
▶ 發作時間點不同
- 熱痙攣:體溫飆到39度以上時最容易發作,特別是在剛開始發燒的30分鐘內
- 腦炎抽搐:隨時都可能發生,跟體溫高低沒有直接關係
▶ 抽搐頻率差很多
- 熱痙攣:通常只抽1次,5分鐘內就會停止
- 腦炎抽搐:1-2小時內可能連續抽2次以上,每次超過5分鐘
▶ 發作後意識狀態
- 熱痙攣:抽搐結束後小孩會恢復正常,能正常對話玩耍
- 腦炎抽搐:抽搐後會叫不醒、眼神呆滯,甚至出現嘔吐、劇烈頭痛
熱痙攣急救SOP!家長必學3步驟
- 側躺防窒息:立刻讓小孩側躺,頭稍微後仰保持呼吸順暢,千萬別塞東西到嘴巴裡
- 鬆開衣物:解開領口鈕扣,拿掉項圈等配件,周圍危險物品要移開
- 記錄時間:用手機錄影記錄抽搐狀況,注意開始和結束時間
⚠️ 如果抽搐超過5分鐘、嘴唇發紫、呼吸困難,要馬上叫救護車!
預防熱痙攣復發 家庭常備藥這樣用
根據高雄榮總小兒科醫師臨床建議:
- 退燒藥水要備齊:安佳熱(Acetaminophen)和依普芬(Ibuprofen)交替使用效果更好
- 體溫38度就要處理:別等到高燒才退熱,尤其是有抽搐病史的寶寶
- 物理降溫法:溫水擦拭腋下、大腿根部,但禁止用酒精擦澡
6大高風險族群要特別警覺
台北慈濟醫院整理新冠重症危險群:
- 先天性心臟病
- 早產兒(未滿1歲)
- 糖尿病兒童
- 過度肥胖(BMI>25)
- 免疫缺陷患者
- 先天代謝異常
如果出現以下狀況要立即送急診: ▸ 抽搐後意識不清 ▸ 呼吸時胸部凹陷 ▸ 嘴唇發白發紫 ▸ 手腳冰冷冒冷汗 ▸ 血氧低於94%
醫師特別提醒:退燒後更要觀察
很多家長以為退燒就沒事了,其實要特別注意:
- 活動力:是否願意玩玩具、對叫名字有反應
- 進食狀況:能否正常喝奶/喝水
- 睡眠周期:會不會異常嗜睡或哭鬧不安
如果退燒後反而更沒精神,或是出現「眼神呆滯、叫不醒」的狀況,就算沒有再發燒也要趕緊回診!
常見QA整理
Q:熱痙攣會變癲癇嗎? A:醫師確認單純性熱痙攣不會影響腦部發展,但1歲前發作過的孩子復發機率達50%
Q:抽搐時要壓住身體嗎? A:千萬不要!強行壓制可能造成骨折,只要確保環境安全即可
Q:可以洗澡降溫嗎? A:發作當下禁止洗澡,退燒後建議用38-40度溫水泡澡,時間不超過10分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