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
冬天不補水、愛吃炸物恐引發唾腺結石!醫警告:嚴重可能併發蜂窩性組織炎

口水分泌異常?當心是唾腺結石警報

最近診間遇到不少年輕患者,吃個飯下巴就腫得像麵包超人!這種「吃東西就臉腫」的現象,正是唾液腺結石的典型症狀。台中榮總耳鼻喉科醫師李明翰提醒:「冬天求診案例特別多,很多人以為少流汗就不用喝水,反而釀成健康危機。」

唾液腺結石真實案例解析

22歲女大生小美最近發現,每次吃完鹹酥雞配珍奶,雙頰就會詭異鼓起。原以為是過敏,但只要猛灌2000cc水腫脹就消退,就醫檢查竟在下頷腺取出5mm結石。這種「吃飽就腫」的狀況,醫學上稱為進食性腫脹反應

唾液腺分布熱區圖

  • 腮腺(耳垂下方):分泌60%唾液
  • 下頷腺(下巴兩側):最常結石部位
  • 舌下腺(舌頭底部):容易引發口底蜂窩炎

結石形成3階段惡化過程

  1. 口水濃縮期:每天喝水少於1500cc,唾液變得濃稠
  2. 礦物質沉澱:油炸物攝取過多會加速鈣質結晶
  3. 管道阻塞:結石卡住唾液腺導管,引發細菌感染

台大醫院研究發現,熬夜追劇族風險比常人高3倍!因為緊盯螢幕會減少吞嚥動作,導致唾液滯留。

蜂窩性組織炎前兆檢測表

症狀程度 初期警訊 危險徵兆
輕度 進食後臉頰微腫 腫塊持續24小時不退
中度 按壓有鈍痛感 皮膚發紅發熱
重度 張口困難 發燒畏寒

超實用預防5大招

  1. 喝水黃金時段:起床300cc、飯前半小時200cc
  2. 自製天然漱口水:溫水+1茶匙海鹽,餐後含漱30秒
  3. 唾液腺按摩術:用指腹從耳垂往鎖骨方向輕推10次
  4. 飲食地雷清單:避開魷魚絲、牛肉乾等脫水零食
  5. 促唾酸味食物:無糖檸檬片、話梅(飯前適量含食)

最新治療方式比較

傳統手術 內視鏡取石 體外震波
傷口大小 2-3cm 0.5cm 無創
恢復期 7天 3天 當天
適用結石 1.5cm以上 1cm以下 0.5cm以下

高雄長庚唾液腺中心主任陳醫師提醒:「若發現單側反覆腫脹,千萬別熱敷!錯誤處置可能讓發炎加劇,正確做法是冰敷並盡快就醫。」

特殊族群注意

  • 重訓族:流汗量大使唾液更濃稠
  • 戴牙套者:咀嚼次數減少影響唾液流動
  • 甲狀腺患者:內分泌異常增加結石風險

養成每小時喝2口水的習慣,搭配每天10分鐘頸部伸展操,就能有效維持唾液腺健康。下次吃麻辣鍋時,記得準備檸檬水交替飲用,別讓美食變成結石幫凶!

分類:醫療疾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