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
怕粿條冰太久會出事?已故醫師10招食物保存法公開!超過這天數千萬別吃

冰箱不是無敵保鮮箱!這些保存眉角要注意

最近寶林茶室食物中毒事件讓大家嚇壞了,原來平常吃的粿條、河粉保存不當真的會要命!長庚毒物中心團隊特別整理「已故俠醫林杰樑的10大食物保存原則」,有些細節連煮飯老手都可能忽略…

🚨致命關鍵溫度帶:7-60度最危險

很多人以為食物要放涼才能冰,其實大錯特錯!當食物降到「摸起來不燙手」(約65度)就要趕快進冰箱。因為7-60度是細菌瘋狂繁殖的危險溫度帶,放越久毒素產生越多,就算再加熱也殺不死!

❄️冰箱使用3大禁忌

  1. 塞好塞滿最要命:冰箱最多裝7分滿,冷氣循環才夠力
  2. 出風口別擋住:食物堆放要留空隙,冷度才能均勻
  3. 不是萬能殺菌箱:冷藏只是讓細菌變懶,冷凍才能讓牠們冬眠

🍚米飯保存驚人真相

吃剩的白飯別再放冷藏了!專家建議:

  • 當天沒吃完的熱飯直接裝保鮮盒
  • 趁還有餘溫時立刻冷凍
  • 要吃時用電鍋「蒸」熱(不能用微波) 這樣不僅口感更Q,還能避免仙人掌桿菌滋生

🍜濕式米麵製品保存期限表

食物種類 冷藏天數 冷凍天數
粿條 3天 1個月
河粉 3天 1個月
濕米粉 3天 1個月
生麵條 2天 3週

💦泡發乾貨隱藏危機

泡發木耳、香菇時要注意:

  1. 先用流水沖掉表面灰塵
  2. 用「飲用水」浸泡(自來水有菌風險)
  3. 每4小時換水或放冰箱
  4. 出現黏液馬上丟棄 曾有案例因室溫泡發過久,產生米酵菌酸導致中毒!

🚫自製發酵食品風險高

專家強烈建議:

  • 豆腐乳、醃泡菜等發酵食品別自製
  • 台灣濕熱氣候難控制溫濕度
  • 選擇有檢驗報告的大廠產品 尤其雨季來臨時,環境黴菌污染風險更高

🧤廚房防毒5步驟

  1. 處理食物前用「肥皂」洗淨指縫
  2. 生熟食砧板分開使用
  3. 海鮮肉類最後處理
  4. 剩菜裝淺盤加速降溫
  5. 聞到酸味立即整鍋丟棄

🤢中毒徵兆要警覺

如果吃完出現這些症狀快就醫: ☑️ 持續水瀉帶血絲
☑️ 視線模糊+頭痛
☑️ 尿量突然減少
☑️ 黃疸症狀出現
記得保留剩食冷藏,並通報衛生單位採檢!

最後提醒,最近天氣轉熱,5-10月是食物中毒高峰期。掌握這些保存技巧,別讓冰箱變成細菌培養箱啦!

分類:飲食營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