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嬤的腹痛驚魂記
78歲紀阿嬤這三個月來總覺得「右下腹刺刺痛」,原本以為是吃壞肚子,沒想到自己摸到「一丸會長大的硬塊」。女兒擔心是癌症,趕緊帶到豐原醫院看診。血液腫瘤科張嘉麟醫師回憶:「觸診發現腫塊位置深且固定,當下就安排電腦斷層檢查。」
驚人檢查結果
斷層掃描顯示盲腸旁有個超過8公分的腫瘤狀病灶,還侵犯到旁邊的髂腰肌!張醫師解釋:「這個位置最常見是大腸癌轉移,但病灶型態有點特殊。」放射科黃竣聖醫師補充:「腫瘤邊緣有明顯發炎浸潤,周圍還伴隨膿瘍形成,這種『腫瘤包膿瘍』的特徵讓我們警覺可能是感染。」
確診關鍵過程
- 大腸鏡檢查排除腫瘤:內視鏡未發現腸道異常
- 精準切片技術:採用電腦斷層導引穿刺,避開血管神經
- 病理驚人發現:膿液中找到硫磺顆粒,確診放線菌感染
什麼是放線菌感染?
- 口腔常在菌:平時存在牙菌斑和扁桃腺
- 感染途徑:蛀牙/拔牙後吞入菌體,穿過腸道黏膜
- 特殊表現:形成慢性肉芽腫,摸起來像硬塊
- 高風險族群:糖尿病患、免疫力低下者
創新治療方式
- 經皮引流膿瘍:用細針抽吸出30c.c.惡臭膿液
- 長效抗生素計畫:先注射盤尼西林4週,再口服6個月
- 影像追蹤:每2個月電腦斷層檢查病灶縮小狀況
醫師特別提醒
張嘉麟醫師強調:「這種感染常被誤認為癌症,若強行開刀反而會擴散感染。」黃竣聖醫師補充:「現在介入性放射科技可以精準抽吸檢體,避免不必要的手術風險。」
康復追蹤成果
治療2週後硬塊縮小一半,3個月後斷層顯示病灶完全消失。阿嬤笑說:「原來是牙齒的細菌跑到肚子作怪,現在每天認真刷牙啦!」